电话客服
微信客服
公众号
回到顶部
1、 湖北增加投入强化能力建设 3年建成监测预警体系
中国环境报通讯员余桃晶 武汉报道 记者日前从湖北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上获悉,湖北省拟用3年时间全面建成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湖北省环保厅厅长李兵强调,要按照环境保护部与湖北省合作协议确立的目标,抓住机遇,推动湖北环境监测能力发展。
李兵说,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制度建设中的基础,要加大环境监测投入,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力争把环境监测部门建成信息性、权威性的发布平台。
根据《湖北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9~2012)》,到今年年底建设完成大气自动监测站点;到明年年底,所有省辖市、80%的县(市、区)级环境监测站将达到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化要求;到2012年底,建设完成地表水和噪声自动监测站,全面建成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此外,湖北省计划投资572万元率先在武汉市进行灰霾污染因子监测能力建设,投资经费3910万元用于湖北省环境遥感监测能力建设。
1、江苏太湖流域再建55个水站
针对太湖今后仍有可能大规模暴发蓝藻水华的现状,江苏太湖流域年底前还将建成55个水站,以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工作。这是从近日在宁召开的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议上获悉的。
据介绍,截至5月,太湖沿湖6个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藻类密度未见异常。卫星遥感共计监测到蓝藻水华现象19次,与去年同期相比,累计面积、平均聚集面积和最大面积均有所下降。5月份蓝藻聚集现象主要集中在西部湖区、梅梁湖和竺山湖。其中,竺山湖南部近宜兴沿岸水域蓝藻聚集频次及藻密度均相对较高。总体看,5月份太湖蓝藻聚集情况较去年同期有较为明显减轻,水质总体保持稳定。
但是,太湖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在整个太湖水治理进程中依然利害攸关。省环保厅已经组织实施太湖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网、太湖蓝藻预警监测系统、江苏省太湖监测中心站、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并尽快落实运行细则,以保证太湖流域已建成的72个省建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太湖监测预警和区域补偿中发挥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工作,下半年,太湖流域还要建成55个水站。
2、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一季度建设运行情况显示,近八成县城没有污水处理厂
中国环境报记者 刘晓星 北京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通报了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2009年第一季度建设和运行情况。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及部分重点建制镇(以下简称“城镇”)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590座,处理能力达9204万立方米/日。全国在建城镇污水处理项目1885个,设计能力约5517万立方米/日。目前,全国仍有约1/4的设市城市和近80%的县城未建成污水处理厂。
在国家不断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推动下,2009年第一季度新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61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368万立方米,日处理能力增加了70万立方米;新开工项目61个,处理能力为112万立方米/日。截至2009年一季度,浙江、河南、山东、江苏、宁夏、贵州和新疆7个省(区)的设市城市都已建成污水处理厂。但目前全国仍有167个设市城市未建成污水处理厂。中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省份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仍十分艰巨。县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国有398个县建成434座污水处理厂。太湖流域、三峡库区等地区重点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据了解,当前我国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全国仍有约1/4的设市城市和近80%的县城未建成污水处理厂。二是有80座已投运一年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负荷率不足30%,其中,因季节性停运的约占20%;设计规模过于超前的约占5%,设施改造、检修约占5%。污水收集管网不配套,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三是有近12.5%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低于150mg/L,污染物削减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四是本季度仍有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因工业废水超标排入,进水化学需氧量浓度超标,有的进水平均化学需氧量浓度超过3000mg/L,致使污水处理厂不能达标运行,也给设施运行安全带来极大隐患。五是仍有近20%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化验和报表不规范,或不具备基本化验能力,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检测。
3、总站召开噪声例行监测技术规范研讨与编制工作会议
为了提高噪声监测技术水平,规范例行监测程序,并解决噪声例行监测点位调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与会人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噪声例行监测的点位、频次、时间、结果评价和结果表征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议认为,近年来噪声标准不断推陈出新对推动噪声监测与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由于部分标准的新旧交替也导致了噪声监测的某些技术依据头绪复杂不利于基层操作。在《噪声监测技术规范》未出台前,总站编制《噪声常规监测相关技术问题暂行规定》有利于解决当前噪声常规监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指导、规范全国噪声常规监测工作。
总站将在本次会议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噪声常规监测相关技术问题暂行规定》,并尽快颁布执行。
1、 苏州800万立方米七子山新填埋场启用
http://www.caepi.org.cn/industry-news/18401.shtml
库容800万立方米的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一期正式启用,该填埋场同时还多了一个“身份”――环卫科普教育基地。昨天上午,七子山填埋场扩建工程暨环卫科普教育基地启用仪式在七子山填埋场举行。
据了解,新启用的垃圾填埋场提前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预期目标,在生活垃圾终端处置方面已经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标志着老的垃圾填埋场“寿终正寝”。
“服役”16年,老场“吞下”560万吨垃圾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市的生活垃圾产量也在迅速增长。据统计,1995年苏州市区生活垃圾处理量为26.59万吨,2006年达到91万吨,2007年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10万吨,2008年为117万吨。从2003年开始,市区唯一的处置终端七子山填埋场就已经连续超负荷运转,最初设计填埋场的库容可以维持至2008年,由于生活垃圾量的猛增,填埋场库容提前告罄。目前,我市年生产垃圾总量达到130万吨左右。
为解决快速增加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问题,进一步提升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置水平,我市在启动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的同时,同步规划对七子山填埋场的高标准原址扩建项目。
老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于1992年6月动工,1993年7月投入运行,设计服务年限15年,至今已安全运转16年,累计填埋垃圾量560多万吨。老七子山填埋场是苏州市区第一座、也是2006年焚烧厂启用前市区唯一的无害化处置终端。在新场启用的同时,老填埋场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新填埋场的“粉墨登场”,将提前实现我市生活垃圾处置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预期目标,也标志着苏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置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总投资3亿多,扩建方案节约340亩土地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在苏州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城市另择新址并不容易。 2006年,启动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原址扩建工程,该工程总投资3.39亿元,采用在老填埋场的基础上,竖向堆高和向北水平拓展相结合的扩建方案,该方案节约了340亩土地,是国内第一个在老场基础上进行竖向堆高扩建的填埋场。
扩建工程新增库容800万立方米,按平均日处理生活垃圾1600吨测算,预计可以服务16年。平均每人每天产生
为确保今后10多年全市生活垃圾的全量无害化处理,同时弥补老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扩建工程采用现代化卫生填埋技术,并严格按照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整个工程达到了一级填埋场标准,并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新启用的填埋场采用了最先进安全的防渗系统、先进的渗沥液收集导排和处理系统、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同时填埋气体继续通过收集发电,减少温室效应,实现能源的循环再利用。在完备的防尘、防臭措施、绿化及生态修复措施下,对现有的填埋设施的不断完善,防止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工程整体实施年限较长、结合安全稳定运行需要,七子山填埋场扩建工程项目将分四期进行建设。主要包括库区工程、渗沥液处理厂、水平防渗系统、生活管理区及生产区等部分。
垃圾焚烧又能发电又能节省填埋空间
新启用的填埋场在诸多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也必然带来了很多“新气象”。市环境管理处处长姚凤根介绍,新填埋场库容总量增一倍,苏州目前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到3600吨,其中三分之二被焚烧处理用于发电,三分之一被填埋,被填埋的垃圾总量达到1200吨左右。在老填埋场时代,只有40%的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其余的大部分垃圾被填埋,占用了较大空间。姚凤根表示,生活垃圾终端处置的良性发展方向是进行无害处理以及资源再利用,同时,利用尽可能少的空间处置尽可能多的生活垃圾。
新填埋场在原有3个日焚烧350吨火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个日焚烧500吨的火炉,日焚烧处理垃圾能力增加到2050吨。据测算,焚烧垃圾可以使垃圾的容量缩减90%;同时,每吨生活垃圾的发电量可以达到380度,经过特殊装置可以直接进入电网。苏州的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可以带来每年2亿多度电,相当于节约8万吨标准煤。还有部分垃圾进行沼气发电,每天可产生5.6万度的电能。
姚凤根说,尽管生活垃圾经过终端处置完成了华美转身,但是每年的设备和技术投入也是不容忽视的。减少垃圾量还是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市民要积极行动起来,树立起环保意识,减少产生垃圾量。
作为环卫宣传教育基地,昨天(
2、 贵州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提高
http://www.envir.gov.cn/info/2009/6/624242.htm
本报讯 贵州省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自动监控能力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贵州省108家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中已完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有92家,基本完成环保验收并与环保监控中心联网。在加大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力度的同时,贵州省已完成75家非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省控及治理工程项目等)的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任务,实现与环保监控中心联网运行。贵州省还对中控系统参数不全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下达了升级整改任务。截至目前,全省污染源企业建设自动监控系统的投入约9376万元。
3、 浙江省平湖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即将投产
http://www.caepi.org.cn/industry-news/18424.shtml
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在浙江省平湖市投资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即将投产。近日,平湖市市长翁建荣一行人来到德力西集团工业园,与德力西董事局主席胡成中等座谈时表示,感谢其为平湖市的环保工作做出贡献。
翁建荣作为平湖市新任市长,原是嘉兴市环保局局长,对平湖市的环保工作非常重视。他认为,德力西在平湖市投资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工程,是一个采用高科技手段“变废为宝”的环保工程,既能净化环境,又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4月28日,平湖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系统成功点火,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该项目由德力西长江环保公司投资建设和营运,2005年7月,该公司与平湖市签订了《投资协议书》和《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置协议书》。2007年8月工程开工建设,计划今年投入试运行。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系统采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浙江大学开发的循环流化床清洁焚烧发电集成技术,将充分利用生活垃圾和油菜杆的热值发电,一年可节约标煤7万吨。该系统投入运行后能同时处理生活垃圾及农业废弃物,减少了采用流化床工艺的用煤量,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同时,该项目设计的烟气排放参照欧盟标准,二恶英排放量是国内标准的五分之一。
目前,该项目已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市政公用科技示范工程”,被浙江省列为“省重点项目”。
4、 环保部:年底前国控重点污染源全安装自动监控设备
http://www.sepb.gov.cn/news.jsp?intKeyValue=18079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30日在济南督促各地环保部门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发挥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作用,年底前国家重点监控污染源必须全面安装自动监控设备。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周建在此间正在济南召开的全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能力建设与应用工作会议上作此表述。他说,“十一五”以来,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主要项目进展良好,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截至2008年底,累计下达投资116.69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78.01%。
周建表示,随着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的实施,全国环境监测能力有所提高,向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自动化、信息化的环境监管体系迈出了重要一步,“废水靠看、废气靠闻、噪声靠听”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初步形成了环保基础能力建设与环保工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态势。
周建指出,当前是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的关键期。污染源自动监测在治污减排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既是污染源监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各级环保部门应切实强化“一把手”管理职责,加快项目的实施进度,今年年底前国家重点监控污染源必须100%完成现场端自动监控设备的安装,并与本地监控中心联网,争取早日实现污染源信息的传输。
据环保部最新统计: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已建成324个省级、地市级监控中心,占全部应建设监控中心总数的89%。在10279个重点监控企业的7225个污水排放口、5472个废气排放口安装了自动监控设备,实现对85.5%的国控重点污染企业的自动监控。(记者刘宝森)